01 变局:流量与内容
流量的困境
腾讯的用户渗透率达到98.6%,阿里97.6%,百度91.2%,头条66.7%…….跑马圈地的时代已经结束了,流量的天花板近在咫尺。

海枯见底,移动互联网的流量困境是注定可预见的结局,关乎平台,更关乎品牌主。对于品牌主而言感触会更深刻:流量越来越昂贵的同时,用户却转化率越来越低——

时代广场的街头,广告牌与五彩缤纷的灯光一如既往地照耀着如织的人流,与过往不同的是,消费者的注意力在大屏与小屏之间摇摆割裂。
正如互联网巨头仍然掌控着流量,但与此同时,越来越多的品牌、商家拥趸在聚合的渠道里分割着有限的流量。
「花更高昂的代价,去购买被稀释的流量」这是所有品牌主正在遭遇的困局。
内容的“毛细血管化”
这些海量的内容,如同毛细血管一样,遍布在各个社交媒体的角落里。
这些素材怎么管理、分发、优化、二次复用?也是品牌主遇到的问题。
02 答案:UniDAM

“2017年,联合利华与特赞一同打造了「Uni DAM」,应用于电商场景下算法驱动的千人千面。它就像一个生态系统(基础设施)一样,链接媒体大数据,打通采购系统,帮助我们清楚看到内容「有没有」「对不对」「用没用」「好不好」「剪没剪」。”

内容有没有:

内容对不对:

内容用不用:
素材的分发、管理类似于货品的管理:中央把内容一层一层地分发至小店的店主,每一家都会对内容进行利用和再制作。传统的控制方式里,总部只能通过制定budget和revenue来管理分部的工作,不能控制传播的过程和方式。但在DAM系统里,中央可以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去理解和控制分部,可以清晰地看到内容分发的通路,看到是否每一层都在使用提供的素材以及使用的方式,并在传播过程中进行提前干预。

内容好不好:

内容剪没剪:
判断一个内容对不对、好不好的目的都是为了筛选出合适的素材,使内容价值最大化,延展内容的生命周期。在抖音,素材的生命周期平均是5天,一条转化率还不错的视频,在第四天、第五天转化率就会大幅衰减。但通过机器分析、筛选后剪辑出来的素材,选择一些高光点(消费者点击最多的部分),混剪之后的视频生命周期可以达到2.5个月~3个月。
03 展望
过往十年,数字化极大地改变了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渠道与消费方式,在移动互联网的世界里,注意力稀缺、分散、且在快速迁移着。这一切正在推动着内容生产模式的变革:从宏大叙事转向毛细血管式的创意,内容需要被更快、更多、更密集地生产出来,才能顺应这个瞬息万变的互联网生态。
如何在有限的人力和无限的内容需求、内容的海量与优质间寻找到绝佳的平衡?做DAM长期主义的先行者——这是联合利华和特赞共同探索的“新增长”模式。

扫描二维码??
获取专属内容管理解决方案
